1. 請準備好計算機or紙筆要把得分加起來喔

2. 開始囉!!



1. 若有塊地是養老用的房子, 你會蓋在哪?

a. 靠近湖邊 (8分)

b. 靠近河邊 (15分)

c. 深山內 (6分)

d. 森林(10分)



2. 吃西餐最先動那一道?

a. 麵包 (6分)

b. 肉類 (15分)

c. 沙拉 (6分)

d. 飲料 (6分)



3. 如果節慶要喝點飲料,你認為如何搭配最適當呢?

a. 耶誕節 / 香檳 (15分)

b. 新年 / 牛奶 (6分)

c. 情人節 / 葡萄酒 (1分)

d. 國慶日 / 威士忌 (6分)



4. 你通常什麼時候洗澡?

a. 吃完晚飯後 (10分)

b. 吃晚飯前 (15分)

c. 看完電視後 (6分)

d. 上床前 (8分)

e. 早上起床才洗 (3分)

f. 沒有特定時間 (6分)



5. 如果你可以化為天空的一隅,希望自己成為什麼呢?

a. 太陽 (1分)

b. 月亮 (1分)

c. 星星 (8分)

d. 雲 (15分)



6.你覺得用紅色筆寫的[愛]字比用綠色筆更能代表真愛嗎?

a. 是 (1分)

b. 否 (3分)



7. 如果你在選擇窗簾的顏色,你會選擇...?

a. 紅色 (15分)

b. 藍色 (6分)

c. 綠色 (6分)

d. 白色 (8分)

e. 黃色 (1分)

f. 橙色 (3分)

g. 黑色 (1分)

h. 紫色 (10分)



8. 挑選一種你最喜愛的水果吧!

a. 葡萄 (1分)

b. 水梨 (6分)

c. 橘子 (8分)

d. 香蕉 (15分)

e. 櫻桃 (3分)

f. 蘋果 (10分)

g. 葡萄柚 (8分)

h. 哈密瓜 (6分)

i. 柿子 (3分)

j. 木瓜 (10分)

k. 鳳梨 (15分)



9. 若你是動物,你希望身上搭配什麼顏色的毛?

a. 獅子 / 紅毛 (15分)

b. 貓咪 / 藍毛 (6分)

c. 大象 / 綠毛 (1分)

d. 狐狸 / 黃毛 (6分)



10. 你會為名利權位,刻意討好上司或朋友嗎?

a. 會 (3分)

b. 不會 (1分)



11. 你認為朋友比家人更重要嗎?

a. 是 (15分)

b. 否 (6分)



12. 若你是隻白蝴蝶,會停在那一種顏色的花上咧?

a. 紅色 (15分)

b. 粉紅色 (8分)

c. 黃色 (3分)

d. 紫色 (6分)



13. 假日無聊時,你會選擇什麼電視節目來看?

a. 綜藝節目 (10分)

b. 新聞節目 (15分)

c. 連續劇 (6分)

d. 體育轉播 (15分)

e. 電影頻道 (10分)



要先做完測驗,不可以先偷看喔!否則就不準ㄌㄛ

請依照所加起來的總分來看結果! ^_^





100分以上 --- 積極、熱情

個性開放,覺得助人為快樂之本。做事乾脆俐落,有時會過度激動,但又富有強烈的同情心,令人莫明的想和他們親近。也因為他們的復原力很強,我們能輕易感覺一股夠勁的行動力,和他們在一起就像有了一股生命的泉源,不會有想放棄的念頭,因為他們總是抱持著樂觀進取的態度。

◎ 積極人:勇於追求目標理想,不會放棄任何希望,也具有越挫越勇的特質和困難環境中越不易擊敗的精神。

◎ 熱情人:生活圈廣泛五彩繽紛,比較不拘小節,因此造成他們的個性坦率直來直往活潑好動的性格,也常有孩子氣的舉動。



100 ~ 90 分 --- 領導人
做事慢條斯理,喜歡思考、沉澱思緒,愛好命令別人,討厭別人的反抗與被質疑的態度,不容許也不容許自己輸給別人。喜愛學習,想讓自己成為最好的。而達不到目標時,會不分青紅皂白的生悶氣。



89 ~ 79 分 --- 感性人

表達能力豐富,想像空間大,因此常胡思亂想而變的多愁善感,容易沉醉在羅曼蒂克與甜言蜜語漁薵,對愛情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常無厘頭又莫明的對號入坐。個性屬於優柔寡斷型,通不顧現實只跟著感覺走,讓人猜不著他的想法與思考邏輯。



78 ~ 60 分 --- 理性 & 淡定

做事總是深思熟慮考慮再三,謹慎小心,冷靜且也當個容易妥協的人,有時候寧願自己承受輿論與壓力,也不願說出來和好友談談,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能熬過那麼不堪苦的日子,痕都只是在逞強罷了。他們通常討厭被束縛,更是酷愛自由!

◎理性人:深思熟慮為第一原則,凡事要求公私分明,生活可能較拘 謹嚴肅,對於讚美悲傷或開心等情漯穛(沒什麼差異性)。

◎淡定人:與世無爭恬定主意者,內心沒什麼波瀾,就像溫馴的綿羊,只要能夠生活就好,不必計較太多,成為只羨鴛鴦不羨仙的那一類人。



59 ~ 40 分 --- 雙重 & 孤寂

環境的因素會讓你不知道該怎麼表現你自己,所以你可能有見人說人話的習慣,其實你熱愛人多的時候,只是有時會導致你慌亂,不過你還會因為現實的需要而委屈自己,配合他人!通常會得不到滿足而受挫,造成自閉。

◎ 雙重人:不會適時表達情感,壓抑情緒總是他們碰到阻礙和困難時的 第一個反應,學習如何發洩情緒與傳達自己的意見,市必須優先學習的。

◎ 孤寂人:對於現實不滿,不易與人相處,難以找到生活的目標與重心,覺得沒人了解自己,常引發強烈的自我防衛意識,就算與人交往,心中仍有一份揮之不去的孤單。



40 分以下 --- 現實 & 自我

喜歡多變刺激的事,是個很有心機的人,而且計劃周詳,別人對你難以揣測,對任何事你都充滿企圖心,剛愎自用,想突顯求表現。常追求遙不可及的夢想,造成不平衡的心態,隱瞞自己也欺騙別人。

◎ 現實人:為了討好上司、朋友,讓人覺得牆頭草兩邊倒,心機重、心眼小、自私又自利,但往往能為自己打算未來,為自己創造一番天地。

◎自我人:常透過主觀的感受來表達意見,然而,人際關係的走樣,或許是造成壓力的來源。不自覺的劃地自限壓抑情緒,也不願被外在所影響而嘗試改變,更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即便經歷了挫折悗仍然固執自己的理念。











價值觀越多元,金錢就越不會成為唯一的標準

3大財富能力 才是最有價值的資產 文/陳雅玲、孫秀惠

50年代,財富能力是節儉;

70年代,財富能力是儲蓄;

現在,財富能力則是認識金錢價值、能夠對抗物質誘惑、獲得心靈的滿足……。

十五歲的Erica,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每到農曆年後,就會從爸媽那裡領到一萬多元的壓歲錢。

別以為這筆壓歲錢,是讓她開心大採購的意外之財,這筆錢,將是她一整年的零用錢,

除了換季採買的衣服、價格昂貴的筆記型電腦,其他包括文具、朋友和親人的生日禮物、

聖誕禮物,甚至包括弟弟的零用,都由這筆錢開支,花光了就沒有。

讓一個孩子學習用一整年的眼光來規畫自己的金錢運用,這是Erica媽媽的點子。

長髮披肩,已經頗有少女神韻的Erica笑著承認,三年來學到很多。「如果我沒有好好支配我的零用錢,

那錢很快就會用光。」像她看到一些新奇的小首飾,以前可能毫不考慮就買下去了;

但是現在會再想想有沒有必要?值不值得買?

由於弟弟也歸她管,放學回家肚子餓了,她會幫弟弟買點心,文具不夠了,也要幫他添購,

從中她學習了為他人負責的辛苦,也累積出一套面對物質慾望的原則。

她對弟弟有「三不」:「玩具不買、已經有的不買、以後用不到的不買」;因為這樣要求弟弟,

她對自己也設下同樣的標準。

「爸媽教過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長大要自己support(維持)自己的living(生活)。」

她也學到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用錢換得。想給媽媽禮物,自己騎單車到大潤發買材料,

製作各種卡片、art work,每一件都被媽媽珍藏起來。有一組鮮豔如梵谷畫作的咖啡杯,

就是她買回純白杯盤,以壓克力畫上花卉圖案,所做的獨一無二的禮品。

Erica 是台積電先進模組技術發展處副處長章勳明的女兒,媽媽朱家明則是新竹美國學校校務長。

若從家庭的經濟能力來講,可說是「白金專業家庭」,其實也不需要讓孩子為錢傷腦筋。

但Erica的父母瞭解,及早透過零用錢的使用,進行財富教育、對抗富裕病的必要。

而他們採取的做法,也與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的教育三大財富能力:

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不謀而合。

除了教孩子處理慾望 更要認知有些東西並非錢能衡量

邁爾思認為,第一項能力,可以從兒童三、四歲就開始。讓他自己管理一點零用錢,

讓他認識錢的多寡與物質的關係。「許多孩子輕易擁有昂貴的玩具、衣物,

卻不知道那得要用好幾千個一塊錢才買得到,他們習於獲得,卻不知道背後的代價。」

其次,大人應該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慾望。邁爾思特別指出,這部分的教育包含了最重要的

精神是對自己的慾望負責,另一方面學習延遲慾望得到更大的快樂。

「在有限的狀況下,不妨讓他順著自己的慾望亂買東西,讓他承受沒有節制的後果。」

例如孩子克制不住,買來垃圾玩具,轉眼就後悔,也沒有錢再買其他想要的東西。

這是他的決定,他必須自己負責。做為父母,不可以去替孩子收拾善後,或心軟支助他。

此外,父母可以帶領全家對每個人喜歡的物品都晚一點再買、等久一點再買,

大人、小孩一起感受「慾望延遲」之後,得到時那種更大的滿足感。

讓孩子了解錢能做什麼,僅僅是財富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應該了解金錢的局限性 。

孩子在接觸金錢之初,有時候會非常天真的給所有東西「標價」,這時正好可以告訴孩子,

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如爸爸週末如果去工作,可能會掙更多的錢,

可是爸爸愛孩子,我們的假期因為爸爸的參與而更快樂,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就比金錢更重要。

透過類似的方式,孩子逐步認識到,金錢不是唯一的目標或標準。

孩子接觸到的價值觀越多元,金錢就越不會成為唯一的標準 。

國外不少富裕家庭很強調讓子女參加社會公益事業,這些白金小孩參加和平隊等志願者組織,

認識了自己生活圈子外的世界,在與其他階層的孩子交往中得到鍛鍊,

看見別人的缺乏、自己的幸運,同時從為他人服務當中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

這些機會也是另一種對抗富裕病最佳的教育。

因為擔心童年富裕病的流行,美國的一些父母親,選定一天為「非消費日」,

讓大家習慣不購物也能得到快樂。這也是透過「匱乏」進行的財富教育。

除了教子女正確金錢觀 父母的行為標準也要和孩子一致

邁爾思還提出了六點「親子財富行動」計畫:

一、父母跟孩子都為自己的開支做記錄。

二、父母每週找一天跟孩子討論家中開支狀況。

三、父母定期向孩子解釋經濟活動的基本原理,例如借貸與利息的關係、投資與報酬的關係。

四、父母帶孩子為家庭重大採購比價,體驗聰明消費的樂趣。

五、父母跟孩子一起犧牲一些物質享受,例如每週有一餐不吃,體驗飢餓滋味,

將那一餐金錢轉來資助有需要的人。

六、父母做典範,常常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樣東西嗎?問孩子:我們家真的需要這樣東西嗎?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點,因為財富教育只有父母的標準與孩子一致才能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iebern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